起底南海仲裁——越战后中美最大的一次军事对峙
起底南海仲裁——越战后中美最大的一次军事对峙
南海仲裁案,全称为“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是一次涉及南海诸岛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国际争端。
事件背景
历史背景: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并最早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管辖。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
争议起源: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部分岛礁实施非法侵占或提出非法主张,并在有关岛礁及其附近海域非法从事资源开发等活动。
事件经过
仲裁案提起: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中国立场:中国政府随即声明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并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裁决公布: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庭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美国的军事介入:美国双航母战斗群逼近南海。
对峙过程
军事部署:2016年7月,中美两国在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部署。中国海军三大舰队齐聚南海,弹药下发连队,四位海军上将亲临前线指挥。美国则派出了“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两艘航母以及多艘战舰和战机。
中国的反应:中国拒绝接受南海仲裁结果,并在南海举行了大规模军事实弹演习。中国军队展示了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以及轰-6K战略轰炸机携带的长剑-20巡航导弹,显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
美国的撤退:在紧张的对峙中,中国向美军报出了他们航母的坐标,这一举动最终导致美国军事力量的撤退。
南海局势变化
菲律宾:菲律宾在南海的某些岛礁(如仁爱礁、仙宾礁)频繁挑衅,导致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菲律宾还扬言可能提起第二次仲裁。这些行为背后被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和影响。在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之间在南海问题上达成了某种共识,但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由于奉行亲美政策,菲律宾在南海的行为变得更加亲美。
中国:中国继续坚持其对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立场,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案的裁决。中国认为该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并不具有拘束力。南海是我国固有领土。
3、国际社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接受裁决的立场持批评态度,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三不”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总结
南海仲裁案不仅是一个关于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法律争端,更是一场涉及国际政治、法律和外交关系的复杂事件。中国通过坚决反对这一裁决,展示了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立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