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之心”不是排斥利己,而是兼顾“利己”与“利他”|心学15
“利他之心”不是排斥利己,而是兼顾“利己”与“利他”|心学15
【专题简介】
学习阳明心学,修持道心、严守中正之道,方能治理好企业;学习稻盛心学,修持六颗心、贯彻正道,方能拓展经营;学习圣吉心学,转变心灵、推动组织学习,方能获得唯一持久优势;学习三位大师,修养身心、磨炼人格,方能提升人生高度。本专题以系列文章呈现,请予持续关注。
【正文】
稻盛和夫提出的“利他之心”,不是排斥利己,而且兼顾“利己”与“利他”。他提出的“利己悦人” ,“利他共赢”, “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 都是兼顾了“利己”与“利他”。
稻盛提出的利他之心,表现在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供应商,对待相关方等方方面面。
稻盛和夫提出,利他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在于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他说,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是企业经营中根本的利他精神之所在”,用这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就能与员工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 他们会不惜一切努力予以协助。
稻盛还提出,利他精神的重要表现还在于:当面对买不买,卖不卖,是否该答应帮忙等问题时,是如何作出判断与决定的。他说,很多人总是会瞬间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我们本能做出的。要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不能只想着自己是否能赚钱,还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得失,在真正确信自己的想法能够“利己悦人”后,才允许自己做出最终判断。如果以利他心进行思考判断,对客户说,“我不会让你买贵了的,我会给你提供合理价格的”, 这么做似乎有点吃亏,但日后势必能给双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在让自己活下去的同时,也给予对方生存空间”。这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生共存的理念,而这种理念便是利他的体现。
有人提出,“在严酷的商业社会,靠利他之类的东西,能经营好企业吗?” 稻盛和夫的回答是,正因为是在剧烈竞争的商业社会,利他之心才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利他的行为会让自己受益,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
上述可见,对于利他之心,他提到了“利己悦人”; 提到了“利他共赢”; 提到了“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从中可以看出,稻盛提出的利他之心不是排斥利己,而是兼顾利己与利他。
“利己悦人” 兼顾了“利己”与“利他”。“悦人”是兼顾他人的感受,让别人在和你合作,和你做生意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愉快而不是痛苦,以后的合作和生意才能持续。
“利他共赢” 兼顾了“利己”与“利他”。 “我不会让你买贵了的,我会给你提供合理价格的”, 这么做似乎有点吃亏,但日后能给双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在让自己活下去的同时,也给予对方生存空间”,能让双方共生共存,也是一种共赢。任正非在华为讲的“深淘滩,低作堰” 就体现了“共生共存”,“利他共赢”的理念。他说,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 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
“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 也是兼顾了“利己”与“利他”。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初心是利他,而当善果返回自己身上时,又是利己。稻盛和夫讲起在30 年前的一件事,当时,京瓷出手救助了一家陷入经营困境的风险企业。十几年后,京瓷又吸收合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复印机公司,而承担重建工作的核心人物,就是当年那家风险企业的原厂长 。
总而言之,“利他之心”不是排斥利己,而是兼顾“利己”与“利他”。 “利己悦人” 兼顾了利己与利他。“利他共赢” 兼顾了利己与利他。“以利他之心发起的行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自己身上”, 也是兼顾了利己与利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