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日:姚明同志,柴晓飞同志逝世。
当年今日:姚明同志,柴晓飞同志逝世。
2018年1月21日,中国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中国戏歌的开山领路人,姚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69岁。
姚明同志
姚明同志:
1961年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71年入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任乐队指挥。
1974年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作曲。
1977年毕业后,回沈阳军区空政文工团任创作员。
1985年调入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任作曲创作员。
姚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一级创作员,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姚明对京韵文化有独到研究,他大胆地将歌曲中引入的京剧曲调,并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歌曲。
主要作品:《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西游记》续集,姚明为全剧作词,谱曲。《通天大道宽又阔》为电视剧【西游记】添上新时代的曲风,《就这样走》、《伴君常开花一朵》,惆怅柔情尽含于内,《看我跃马扬鞭》道尽西天取经一路艰辛,《庄严我神州大地》是佛的颂歌。其他歌曲的优秀作品还有《炊事班的故事》主题歌(作曲),百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主题曲,《大栅栏》主题曲。
舞蹈音乐《醉鼓》、《旦角》、《沟沟渠》等。
姚明先生,一个令人敬佩的音乐奇才,他以其卓越的艺术天赋和创新的艺术风格,将京剧和曲艺元素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被誉为“戏歌”的典范。
他的音乐作品独具匠心,舞台上瑰丽的音乐画卷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他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音乐语言巧妙结合,创作出了一首首华美动人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既保留了京剧和曲艺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姚明先生的创作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现代音乐的创新探索。他的作品充满着艺术的张力和创造力,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打破了音乐类型的界限,创造出了一种新颖而令人惊叹的音乐形式。他为中国音乐界开辟了瑰丽宝地,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
姚明先生,这位音乐界的奇才,将永远被铭记于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中。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为世界展现了音乐的无限可能性。他的音乐作品将继续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创新进取的象征。
柴晓飞同志
2018年1月21日,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九○后”党员的杰出代表,石门乡后川村第一书记柴晓飞同志病逝。
柴晓飞同志:
2012年6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考入闻喜县国家税务局,先后任该局东镇税务分局科员、副局长。
2015年7月被组织选派为闻喜县税务局驻石门乡后川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2017年7月由于单位原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调动,自己主动请缨担任石门乡后川村第一书记。
石门乡后川村是一个山区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62人。为了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他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足迹踏遍全村每一个角落,他吃住都在村里,后川村俨然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在村里大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商量咨询。在走访填写扶贫手册工作中,他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超过10个小时以上,周末也未曾休息过,高标准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精准排查与识别任务。
通过多次的实地走访调研,他对村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各个组之间行路难、吃水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实际问题,反复核实登记,做到心中有数。
一年多来,晓飞同志就像一个能量漩涡,带领着工作队成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他从基础设施开始,着手改变后川村的落后面貌。经过他的多方奔走联系,先后为村里争取到30多万元扶贫资金,为村民兴建了香菇发酵棚,为孙峪居民组修建了通村道路,为李家庄居民组铺设了3700米输水管道,修建了2平方米滤水池1座,解决了居民的吃水问题。
他为有效解决因缺技术致贫现象的持续恶化,在村委会议室开设了农民夜校,为村民播放有关连翘种植技术的视频;主动联系闻喜养蜂协会为全村10户养蜂户举办了“土蜂养殖专业培训会”;带领全村7户养牛户到大养殖场学习先进的养牛经验和驱虫技术;带领贫困户参加了乡政府举办的“香菇种植技术培训会”和“西式面点培训会”。
柴晓飞同志真真正正把自己当作了村民的一员,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和脚踏实地,完成了一个驻村第一书记从“城里人”到“自家人”的角色转换;用自己的勤勤恳恳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名扶贫干部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的不朽人生。
晓飞同志在驻村期间,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是为了帮助村民。他在高温酷暑中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寒冬腊月里骑着电三轮为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食品和御寒衣物。
他还帮助村民销售土鸡蛋和蜂蜜,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并担任法律顾问和心理医生的角色。他用自己的私家车兼任调度车、公交车和救护车,成为了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尽管他的付出很辛苦,但他从未抱怨过。
驻村扶贫期间,他扎根基层、忘我奉献,不幸身染重疾,于2018年1月21日病逝,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万能生活指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