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乡美食——格拉条
弘扬家乡美食——格拉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北方地区,如陕北、山西等地,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小吃,名为饸饹(héle)。与阜阳的格拉条相似,饸饹也是用面条机子(陕北人、山西人称之为“饸饹床子”)将面团挤压到滚开的锅中,制作出粗硬有嚼劲的面条。不同之处在于,饸饹的面条是由豌豆面、荞麦面等杂粮制成的,吃的时候通常会浇上牛肉或羊肉汤。而阜阳的格拉条则是用小麦面制作,配以芝麻酱、豆芽和辣椒油等调料。这两种面食都有着相似之处,就像武汉的热干面和山西的饸饹面一样,阜阳的格拉条是具有浓郁阜阳特色的美食,一切源于阜阳的方言,“格拉”源自阜阳的方言“ge la”,意为搅拌、拌匀。格拉条是一种受到大众喜爱的小吃,粗大的面条和大口的咀嚼方式符合了北方人的豪爽个性。阜城人通常会搭配一碗豆芽汤或者面汤,再加上一些卤制的鸡爪、鸭头,再喝上一杯散装白酒,绝对美味,这正是阜城人民真实的写照。
进入21世纪以后,阜阳的格拉条越来越受欢迎。格拉条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人将格拉条作为早餐或午餐的首选。吃格拉条的人群包括白领女性、建筑工人,甚至富翁和企业老总也纷纷品尝过。大家共享美食的场景已经成为了阜阳独特的风景线。
相传苏东坡任知府时,在颍州结识了著名文人白老先生,两人对美食格拉条情有独钟。他们非常喜欢品尝各种菜肴和小吃,无论是雅致的名菜还是民间的小吃,他们几乎都尝遍了。有一天,东坡先生表示不想再吃之前吃过的东西,于是白老先生决定给他准备一道他从未尝过的美食。
白老先生去村里逛街时,无意中来到了一家粉条加工厂。他忽然灵机一动,决定制作一种与粉条外形相似但用不同原料制作的圆形面条,这种面条被他称为"格拉条"。白老先生回到家中,用上等面粉按照粉条的加工流程制作了这款独特的面条。煮熟后,他将面条捞出放入凉水中焯一下,再摆放在大碗中。他为格拉条添加了芝麻酱、辣椒油、豆芽、香菜、荆芥、油炸花生等调料,最终做出了一碗别具一格的食物。
当东坡闻到诱人的香气时,立刻兴致勃勃地询问这道美食的名字。白老先生有些为难,只答应轻轻地搅拌着(阜阳方言中的"格拉"),东坡先生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格拉条"。他尝了一口后非常满意,认为这是地上罕见的美味佳肴。
从那以后,格拉条店铺在颍州遍地开花,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无论大小格拉条店,总是排起长队等待品尝。因此,阜阳市政府将格拉条命名为名小吃,它成为了阜阳的骄傲。
近百年过去了,格拉条逐渐成为阜阳人的最爱。阜阳人刘天伟还为格拉条创作了一首名为《格拉条之歌》的歌曲,演唱者使用了地道的阜阳方言进行演唱。每当这首充满阜阳特色的歌曲响起时,大多数阜阳人都会报以会心的笑容。然而,阜阳格拉条商标遭到北京餐饮公司抢注的事件曾经让阜阳人感到不愉快,这也表明阜阳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忽视了商标保护的意识。但无论如何,阜阳的格拉条依然是格拉条,因为在阜阳人心中,它代表着阜阳的特色小吃,这一点无可争议。经过近百年的锤炼和演变,格拉条因其鲜美的味道、实惠的价格而成为了阜阳人人喜爱且独具特色的经典食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