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范元琰传》
文言文阅读:《范元琰传》
本文选自《南史》。文中范元琰对待盗者的做法,有人赞同,因为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自己的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丑恶,从而觉得心中惭愧,并积极改过自新。范元琰身上表现出“不因人之恶而恶”的.品质,这正是君子的善人之道。也有人不赞同,因为范元琰的这种做法姑息养奸,纵容了错误的再一次发生,使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得以继续发展。
事实上,无论赞同与否,有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那就是范元琰宽以待人的品质。面对别人的错误,君子是不会一味地纵容,而是做到了有限度和有原则。因为有限度的宽容是“德”的体现,没有限度的宽容,则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表现。
【原文】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唐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①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jù)②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③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④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居常不出城市,独坐如对严宾,见之者莫不改容正色。沛国刘瓛(huán)⑤深加器异,尝表称之。
齐建武二年,始征为安北参军事,不赴。天监九年,县令管慧辨上言义行,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辟命,不至。十年,王拜表荐焉,竟未征。其年卒于家,时年七十。
【注释】
①异:对……感到惊异(奇怪)。
②遽:急忙,迅速。
③向:刚才,刚刚。
④自是:从此。
⑤刘瓛:(434-489),南朝齐经学家。字子珪,小字阿称,谥曰贞简先生,齐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刘惔六世孙。性至孝,曾任彭城郡丞。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弟子著名者有范缜、何胤等人。精通《周易》,易学黜郑玄而从韩康伯。
【译文】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他的祖父范悦之,被征召为太学博士,(祖父)不赴任。父亲范灵瑜,在为父亲守丧时,因哀痛过度(毁伤身体)而去世。范灵瑜去世时,范元琰还是个孩童,但他哀痛思慕父亲时恪守礼法竭尽礼仪的举动,使亲属们都感到惊异。长大成人之后,范元琰爱好学习,学问广博,精通经史,又同时精通佛学。但他生性谦逊恭谨,不凭借自己的长处傲慢待人。范元琰家中贫苦,只是依靠在园中种菜维持生计。曾有一次,范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菜,他急急忙忙地退回家,他母亲问他退回家的缘故,他全按实情回答了母亲。母亲又问他偷菜的是谁,范元琰回答说:“刚才急忙退回来的原因,就是怕偷菜人见到我而感到羞耻,现在我把那人的名字告诉你,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这时候母子二人开始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蹚过水沟来偷范元琰家园中的笋,范元琰就(特意)砍树搭桥方便偷笋的人来往过沟。从此那些偷东西的人感到十分羞惭,全乡再没有盗窃的事情发生。范元琰经常家居,不至闹市,即使一人独坐时也是端庄恭敬,如同面对贵宾,见他的人也都个个神色庄重。沛国刘瓛对范元琰深为器重,曾经上表称扬他。
齐建武二年,范元琰开始被朝廷征召为官,任命他为安北参军事,范元琰不赴任。天监九年,县令管慧辨上书称赞范元琰的德义操行,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用王府名义召范元琰来任官,范元琰不应召。天监十年,临川王上表举荐范元琰,朝廷竟未征召。这一年,范元琰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岁。
(注:除原文外为原创,欢迎加入文言文集训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