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小品演员有哪些(东北著名小品演员有哪些)
有名的小品演员有哪些(东北著名小品演员有哪些)
现在的小品不好笑绝对不是观众品味提高了,最简单的例子说不好笑的那些人去看以前陈佩斯的小品照样笑得前仰后合,现在的小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不停的机关枪一样的说话。
一句一个包袱,一句一个段子,恨不得口吐莲花句句成金。这样就像是架着你的咯吱窝使劲挠你,而剧情十分空洞,只能让人干瘪的咧咧嘴,不是坡沛然发至肺腑的开怀大笑。以前的小品是什么样的,以前的小品首先不是靠嘴皮子上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是靠整体剧情支撑下,在辅之以适当的嘴皮子功夫。
其实小品演员不好笑,其实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第一是演员演技本身不行,最典型的就是套路单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手,这种演员或许有一两个很火的作品,但久而久之就让人厌倦了。
第二是作品本来就不好笑,以这几年春晚舞台的小品最为严重,各种网络包袱和强行煽情,本来就只有十几分钟的剧情,还非要封闭式正能量结局,于是牺牲掉了笑料,剩下的只是尴尬。
中国的第一部小品,是1983年第一届春晚舞台上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王景愚用一段无实物表演,展现了与一只难啃的鸡斗争的过程。这个作品非常的经典,让王景愚先生抱得大名的同时,也让文艺界对他以及小品产生了巨大争议,觉得这种舞台艺术缺少深度,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王先生也因此拒绝了春晚舞台的反复邀请,《吃鸡》成了王先生的春晚绝唱。
第二年春晚导演黄鹤一,顶着巨大的压力,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带上春晚与大家见面。要知道当时《吃鸡》热度未减,再弄这样一个类似的无实物表演,很容易被观众所反感。但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陈佩斯朱时茂一炮而红,从此家喻户晓,称霸春晚舞台十四年。
赵丽蓉老师是继陈竹之后的又一经典小品王,她跟巩汉林夫妇合作的经典作品,讽刺性和娱乐性兼备,让人捧腹之余,也看到了很多社会上真实存在的问题。1988《急诊》,1989《英雄母亲的一天》,1992《妈妈的今天》,1994《吃饺子》,1995《如此包装》,1996《打工奇遇》,1998《功夫令》,1999《老将出马》等。“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小品台词又在耳边回荡。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有点碎嘴子但又时髦的可爱老太太,这些作品现在翻出来看,也仍然让人回味无穷,说明了好的文艺作品是没有过时一说的。
本山大叔也是九十年代登上春晚舞台,《卖拐》系列,《不差钱》系列等作品,在春晚舞台上很罕见地有了“连续剧小品”这种形式,可见老赵的人气当时有多高。再加上潘长江冯巩黄宏等演员一直没有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作品上也空洞乏力,所以老赵成为了春晚小品的代言人,而他也是最后一位小品王,在老赵退出春晚舞台以后,小品基本也就江河日下,变成了今天鸡肋一样的存在。
从前的小品,能带火一年之中的流行梗,诸如“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等等。而如今的小品,更多时候成为了互联网流行梗的集合。不单单是小品的原创能力在逐步降低,连带着整个春晚,实际上也在不断被外部流行文化所牵制。
从前一直被视作中国最大造星平台的春晚,在09年的小沈阳和刘谦之后,再未出现能红遍大江南北的演艺巨星了,而是转向邀请业已成名的流量艺人,才能把春晚拉回年轻人的视线。
互联网稀释了小品和春晚的影响力,也成为了更多小品人转型的平台与方向。如果硬要找一个著名小品演员一次都没让我笑过,那就是沈腾贾玲贾冰乔杉修睿等人了,人火但作品(仅限于小品)非常小众,而且没有那种能让大众共情的笑点。但与其说他们是小品演员,他们更像是综艺明星,或者影视明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