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地道战》再来河北冉庄,总会寻找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老槐树上铁钟一响,民兵们就集结在树下开会。如今,这两棵老槐树依然矗立在冉庄的街上,像是这里的精神象征。98岁的李恒彪,曾是冉庄民兵,他的经历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从藏身洞到 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时光倒流八十载。1942年,华北平原硝烟弥漫。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冉庄百姓在躲藏中求生。“起初我们躲在野地的青纱帐里,后来鬼子连青纱帐也不放过,我们就开始挖洞。”李恒彪所说的“洞”,最初只是单口藏身洞,俗称“蛤蟆蹲”。“一个洞只能藏一个人,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静宇指着复原的“蛤蟆蹲”解释道。绝境逼出智慧,百姓们将单口洞改造成双口洞,最终发展成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李恒彪形容当年施工场景:“就用三件工具——板锹、镐头、尖锹,顺着地道往外推土。”如今漫步冉庄,看似普通的农家院落里,锅台、炕洞、马槽、水井,处处暗藏玄机。以十字街为中心延伸出的4条干线地道、24条支线,总长32华里,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从躲藏点到 打击敌人的火力点“你光被日本人杀,你就得想办法杀日本人。”李恒彪的这句话,道出了地道功能从藏身到反击的转变。回忆起当年的地道战,98岁的李恒彪仍能中气十足地向我们复述出种种细节。李恒彪说,自己打游击时,就带着自造的9颗子弹和5个手榴弹,一打就是半年。说起这些时,老人的眼睛闪闪发光,声音也激昂起来。和电影《地道战》里演的一样,在日军进村扫荡时,民兵们会利用地堡进行埋伏,用自制武器袭击日军。王静宇补充道:“这些地道后来都连通作战工事。这样就不仅可以藏身,还能在地道中打击敌人了。”当记者走到地道内的一个分岔路口时,王静宇指着一边的斜坡说道:“这里上去就是地面,地面上设置了一个地堡,地堡上就有暗枪眼。”“这个枪眼有讲究。你光凿一个窟窿是看不全的,在墙壁里面、房子里面,属于这种形式。”李恒彪双手分开,逐渐向前向内汇合,“在这聚焦点凿一个射击孔,我就能在里面左右移动,看到你从哪边过来。”“日伪军进村喜欢挨墙根走,我们就在墙根底下埋地雷。在附近的枪眼看着,敌人一到,我一伸手抓住他的脖子,上去就给他一刀。”李恒彪手猛地向前一挥,仿若再度抓住了敌人的脖领。1987年best365·官网,一名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回到冉庄参观best365·官网,前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王树林接待了他:“他到过冉庄,而且他领的队伍在冉庄伤亡还不小。有一次是来了七八十个人,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所以他觉得地道战很神秘,没看到冉庄街上有民兵、有武装,死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冉庄军民将街上的设施改造,与地道相通,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结合地雷战等战术,展现出强大的军事震慑力。地道埋伏下机关 侵略者有去无回在冉庄地道中,不仅有设有竹签刺刀的“翻板陷阱”,当敌人踩到翻板掉进陷阱后,就会被消灭在地道,可谓“诱敌深入不费一枪一弹”。冉庄还有颇为丰富的“地下兵工厂”,在这里诞生过榆木大炮、自制土枪、手榴弹等军备武器。李恒彪介绍说冉庄制造炸药是有名的,“冉庄自古过节过年都要放鞭炮,炸药都是自己制造的。后来战争来了,就做炸药杀敌人了。”“长期战斗,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当时发下来的装备根本不够用,就得自己做土武器。”王树林谈到馆内陈列的自制武器时说道,“什么土地雷、土手榴弹、翻火子弹,翻火子弹就是打敌人以后剩下的子弹空壳,把它重新装上自制的炸药。”当时为收集日军的弹壳best365·官网,民兵们在村子周围设置了很多假地堡,实际就是土堆。日伪军发现后,认为是当地军民又修建的新地堡,民兵一放枪,日伪军便冲着假地堡打枪,随后民兵便把打过来的子弹空壳重新利用上。这种方式被称为“堆土借弹”。据李恒彪回忆,日军的最后一次进攻集结了1500多名日军,对冉庄民兵进行围剿。在这场战斗中,日军先是逼迫当地村民挖开地堡。而在此藏身的李恒彪和战友刘大雨见一群当地老太太挡在日军前,无法发起进攻,便开始商量对策。两人一番讨论,决定在地堡中呼唤村民,引起日军注意。“这一喊,日本鬼子和协军听见了,说‘他们还真在里面’,高兴了,亲自动手刨起来了。他这一刨,老太太们躲开了,我说大雨,机会来了,拉地雷啊!”地雷轰轰一响,李恒彪抬眼一看,一片日军纷纷趴下倒下了。据当地统计,地道战期间,冉庄发生过这样大小的对敌作战157次,歼敌 2100余人。“地下长城”连起军民同心抗日以冉庄地道战为基础改编的电影《地道战》凭借出神入化的地道战战术情节演绎,让地道战的巧妙设计成为共识,让“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的歌词脍炙人口。多年之后,亲临地道战旧址,也依旧能透过这些地道,感受到当年民众的智慧与抗战决心。李恒彪说,敌人要从哪个据点出发、集中了多少人、要到哪个村去“扫荡”等情报往往能通过冉庄的地道,很快就集中起来并传递出去。“当送情报的人走到冉庄村,碰到冉庄任何一个人,就把情报交给他,情报很快就被传到下一站。”百姓甚至不吃饭,也要把情报传递出去。正如军事史专家萨苏所说,地道战所依靠的不仅是军事力量,也不仅仅是依靠我们的智慧,要千千万万民众动员起来,才能形成地下的“万里长城”。李恒彪回忆起儿时冉庄挖地道的经历,用了一句话概括best365·官网,就是“不管男女老少齐上阵。”李恒彪说,当年人们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他们都会带上干粮、带上水,然后钻到地道里边,没白天、没黑夜地挖。不怕苦不怕累,就是为了尽快地挖成地道,就能更好地打击敌人。在这样的坚定决心下,地道战作为一种成功的作战方式,用民间智慧瓦解了敌人的军事优势。冉庄地道战为华北战场的抗日行动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恰好呼应了《论持久战》中提出的那句:“兵民是胜利之本。”李恒彪老人坚毅乐观地向后辈们讲述那段战争故事,当问及老人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时,老人笑了,“你们啊,抓紧时间学习吧,把工作搞好,只有这样啊,你们顶上去,我们不灵了。”此时一阵微风拂过,老人身后满墙的凌霄花舞动起来,明艳的红色花瓣异常鲜艳,像一支支小火炬灼灼闪耀。■ 记者手记冉庄民兵的故事值得辈辈传颂这次采访我们来到了李恒彪老人的家,他的家在冉庄村里,青砖灰瓦,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院落。家人说,老爷子一早就收拾好了,在等着我们。坐在轮椅上,穿戴整齐,头发梳得干净利落,热情地招呼我们,李恒彪不像是年近百岁的老人。没开始正式采访前,老人和我握手,厚实的手掌很有力量。老人回忆起在地道里和日本兵作战的过程,他思路清晰,从日军如何侵入保定到冉庄地道战的细节,他都讲得很详细,他说:“日本人到底也没见过冉庄民兵的模样。”说这话的时候,老人气宇轩昂,那是一个民兵对地道战智慧由衷的骄傲。最动人的是在采访结束前,老人握着我的手说:“我想多活,还想多说点,给你们继续讲冉庄,讲地道战的故事。”李恒彪说,当年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都相继离世了,现在他是冉庄民兵连唯一健在的老兵,他有责任,要把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讲给更多人听。我走出院门时,老人仍坐在轮椅上跟我挥手,冉庄街口的老槐树已经枯朽,但矗立的地方就是后辈们仰望的方向。专题策划 郭超新京报记者 吴正阳 蒋鹏峰 刘鑫 陈超 实习生 张馨月 马倩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回应,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2024年3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best365·官网,商务部发布《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在全国建立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梯度开放体系。
best365·官网在哪下载安装?best365·官网好用吗?
作者: 欧阳静轮 2025年08月27日 14:00
网友评论更多
650逄慧蕊v
智慧水务一体化管控平台 智慧水...
2025/08/27 推荐
7187杜莺静885
特朗普暗示将暂缓调停俄乌冲突
2025/08/26 推荐
855广芬保bd
央行今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8月净投放规模显著扩大 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2025/08/25 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