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2岁的张女士因反复咳嗽近2个月,伴体重骤减10斤,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任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初步判断为“阴虚燥咳”。出乎张女士意料的是,医生并未直接开药,而是建议她进行肺部CT检查。结果发现左上肺有个混合性结节,最终转至胸外科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手术避免了病情恶化。
以老年人高发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例,通过彩超、CTA(CT血管造影)等,就可以明确肢体动脉血管的斑块数量、血栓位置、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对于判断疾病轻重、预后有极大帮助。“通过CTA的探查,医生可以明确动脉管腔存在一处还是多处斑块,以及狭窄的程度,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全身情况,从而判断是适合置入支架或者进行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或是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改善整体功能,使患者的症状减轻,行动能力逐步恢复。”闫英说。
可视化针刀是一个典型案例。“针刀源于中医针灸,而彩超实时动态、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促进了针刀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这一技术惠及广大患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刀整脊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刘福水介绍,当前,可视化针刀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以前针刀治疗风险性较高的疾病,现在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
不止于影像学设备,从临床到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的融合非常普遍。例如,智能脉诊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算法模型,将脉象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舌诊系统可以自动分析舌质颜色、舌苔厚薄、裂纹分布等特征;越来越多中医互联网医院在5G网络支持下,实现四诊信息远程采集;借助现代生物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知识,能深入研究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
张小萍认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是中医药学的宝贵品质。现代科技延伸了中医的感知维度,让中医看得更清、辨得更准。“但要强调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不能替代中医的整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的整体状态为中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这样既守住了传统中医的根,又借助科技让疗效更有保障。”张小萍说。
65.78MB
查看337.98MB
查看53.0MB
查看889.70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758诸飘有u
中央批准,时玉宝跨省履新
2025/08/26 推荐
3429柴红武503
网友实拍台风前巨型云层 压迫感拉满
2025/08/25 推荐
634庞武伯ya
陈茂波:香港正加紧推进在沙特利雅德开设经贸办
2025/08/24 不推荐